工作人员入户检查燃气安全
●本报宁化记者站 范日樑 雷露微 文/图
7月27日,宁化县开辉悦城小区住户张健辉打开天然气开关阀门,扭动点火装置。看着灶台上跃动的蓝色火焰,老张说:“火力特别旺,也很清洁。”
如今,宁化县城三分之一的居民都已受益于天然气。
从早年用木柴、罐装燃气,到如今用上管道燃气,张健辉经历了一段燃料发展的变迁历程,见证了宁化这个山区县的喜人变化。
城市管道燃气工程(资料图片)
从烧柴、罐装液化气到管道燃气
张健辉是退休职工,土生土长的“老宁化”。他告诉记者,直到上世纪90年代初,宁化大多数家庭仍然普遍使用木柴生火做饭。那时,每天早晚,大街小巷都能看到叫卖木柴的村民。蒲扇呼呼,袅袅炊烟的做饭情景,成为那一代人的记忆。
90年代中期,老张家燃气经历了第一次更新换代,用上了罐装液化气。“那时候罐装燃气还是个稀罕物,平时做饭仍然使用柴火灶居多,家里来客人或者赶时间,才会用燃气灶。”老张回忆说。
进入新时代,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,人们对燃气的要求越来越高,罐装液化气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市民生活需要。
2006年,正当宁化为新能源苦寻出路时,张维民响应宁化县委、县政府号召,回乡创业,宁化长安燃气公司应运而生。
开展燃气演练
张维民,今年69岁,宁化本地人,早年在上海、武汉等地从事贸易事业。年纪大了,他落叶归根,回来家乡创业。
为何选择自己不熟悉的燃气行业?张维民坦言,当时确实有好几个项目,比如房地产,后来一想,既然选择回乡,就该为当地百姓做一些实事,柴米油盐酱醋茶,排在首位的就是“柴”,燃料对于老百姓生活太重要了。
说干就干,2006年回乡考察,2007年开始施工,2008年第一条管道液化气在翠江明珠点火成功,2014年,管道液化气置换成天然气。天然气源来自俄罗斯,用槽船运到莆田秀屿港,再用槽车运到燃气公司卸到储罐里面,目前年用气110万方左右。
开展燃气演练
艰难起步,办好“百年大计”
“现在通气的有1.2万户,占城区户数三分之一,安装户数占城区户数的三分之二,近几年,用户数每年增长2000户左右。”张维民介绍说,目前长安燃气公司的主要用户群体是民用用户。
说起12年创业经历,张维民心中有几多酸甜苦辣。
“点火成功的第一个小区是翠江明珠,但最早施工却是东方花园。”张维民说,早期房地产并未将燃气管道纳入房产建设的“三同时”中,小区安装管道,需要用户自己掏钱。当时东方花园很大一部分业主在观望,有的甚至阻挠施工,工程进展一直很缓慢。
2008年1月,国家将管道燃气安装费纳入“三同时”行列,翠江明珠正好赶上政策红利,成为宁化第一批免管道铺设费的小区。此后,新建小区用户数开始迅速增长。
开展燃气演练
新小区问题解决了,但老旧小区的改造仍困难重重,每户要分摊3650元管道铺设费用,有的在观望,有的不相信,有的说风凉话。回忆起动员用户安装燃气管道的情景,张维民说,在城东广场小区,他带着员工连续一个多月上门挨个动员,嘴皮都磨破了一层,终于说服了大多数居民。
“现在城区用户每月平均费用30元左右,相比其他燃料更便宜一些。”张维民认为,安装管道是百年大计,管道不会为一户人家而铺设,所以对于实在不愿安装的,长安燃气也会为他们家预留个接口,今后如果想安装也方便。
虽然目前安装数占了城区三分之二,张维民也坦言,每月用气量在8到9万方之间,用量不大,公司目前一直处于亏损状态,为了维持营运,去年张维民还把福州的房子给卖了。
慰问演出(资料图片)
用心送好“安全气”
安全无小事,这是长安燃气公司一直秉持着安全发展理念。
“为了保障用户安全,我们配备一男一女工作人员,定期上门检查。”公司总经理曾秀芳介绍,公司还成立了长安燃气艺术团,经常在各小区开展安全宣传活动。
“首先会在燃气表的位置,检查接头位置是否会存在漏气现象,如果没有出现漏气现象就把天然气点燃,查看燃气表是否走字,有走字说明使用正常。”公司安监部负责人邹沫说,在对燃气表和灶具做了全方位的检测后,安检人员先在检测报告上签字,再由业主签字确认,就完成了入户安检的流程。
“燃气的使用安全很重要,特别是对于我们这种孤寡老人来讲,定期检查很需要,也很重要。”家住东方花园的70岁李奶奶说。